Labubu正在占领全球。
但如果你把它当成金融品炒价格,几乎可以这么说:今天它有多火,明天它就可能有多凉。
作为玩偶,泡泡玛特的Labubu,为了买到它,英国人互怼、美国人排队、泰国商场大门差点被干碎。
上线就秒空,抢它就像练武功!成本十多块,二手动辄好几万!
但是官方一补货,黄牛价立刻腰斩,有些人之前狂热地说它塑料茅台,现在严肃地批判说它是郁金香泡沫。
Labubu只是一个潮玩,人类们围着它上蹿下跳。
而令人上头的原因,首先就是盲盒机制。
去官方门店不是你看上哪个就能付钱拿走,得先开盲盒:通常一个系列一套6个款式,单买一个,可能会是随机的任何一款。如果正好开出来你最喜欢的那款,那是美滋滋撞大运;如果没开到很正常,有些人就会愿意再买一个看手气!
展开剩余72%另外,每12套盲盒里,还会有一个隐藏款,很稀有。如果开到,相当于中大奖,转手卖个高价不成问题,有些稀有款的价格一度炒得高到离谱。
这种玩法是不是觉得很眼熟?
郭麒麟曾调侃泡泡玛特是亚洲最大的博彩公司,虽然据说郭麒麟这话导致现场气氛一度微妙,但开盲盒,确实和你小时候买干脆面抽水浒卡,长大了去买彩票刮刮乐,花大钱赌玉石,或者这几年火过的直播抽卡、乌龟对对碰、直播开珍珠,本质上几乎一样。
这种答案揭晓瞬间带来的刺激,全球顶级医学杂志《柳叶刀》曾经发布过类似的研究,结论是:类似行为会让人类大脑一个叫尾状核的地方,加速分泌一种快乐因子:多巴胺。这种东西,负责向我们提供愉悦感和奖赏,效果类似打了兴奋剂的效果,让人情绪高涨,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个副产品:渴望感,让人欲罢不能,也就是所谓的成瘾性。
本来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的办法有很多,比如长跑、钓鱼、谈恋爱,但是不是太苦太累就是太贵,所以人们更倾向于吃甜食刷手机或者开盲盒,不是因为你懒,而是因为随时随地能廉价获得快乐的这种诱惑力,实在太难拒绝。
当然,泡泡玛特也别装无辜,他们自己的一些操作也更火上浇油了一把:
除了Labubu,他家其他的IP,每套娃娃里边,通常会有个长得特别丑的,这在盲盒圈叫做“雷”。
创始人王宁一开始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:这个丑玩意,能不能不放进去?
结果设计师道破天机:我这是故意的!
举个吃鸡的例子,估计大家就好理解了:你冒着被爆头的危险去舔空投箱,怎么也得开出个三级头、98K才对得起自己吧,结果只开出一级甲创可贴,是不是气得直冒烟?假如这时候,如果能给你一次重开的机会,哪怕要付费,是不是当时你也会有种激情下单的冲动?要真重开出了好东西,那不就是从地狱到天堂,多巴胺加倍?
所以你以为买盲盒买的是娃娃?你买的是让自己的大脑坐过山车。
当然,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,你有规则,我想开挂。
为了能开出自己喜欢的款,很多玩家就像香港电影里的赌神靠听来分辨骰子大小,行话叫:摇盒,拿起盲盒来回晃,仔细研究哪一款是上空下满,哪一款的声音大,哪一款的声音闷。科学家研究量子物理有多严谨,玩家研究抽盒秘籍就有多投入。
而对于氪金玩家,玩法更简单,直接一套全部端走,这在圈内叫“端盒”。
当然,更直接的办法,除了玩家互相交换,就是买已经开出来的现货二手,这其中,平台,黄牛,玩家,各自有各自的角色,至于价格,走捷径几乎一定会带来溢价,需求越高的款式二手价跟着水涨船高。
盲盒属性加上人为运营,数据证明了这种套路的有效:2024年,泡泡玛特的会员复购率是49.4%,也就是说,大约一半的人,买过了继续还买。
二手市场上Labubu的溢价一度达到了20到30倍,看上去这是消费,而在很多人眼里这几乎更像投资。
所以,可以这么概括,Labubu始于盲盒玩偶,全球大火之后产生了社交属性,接着延伸出了金融属性,一边是二手市场的爆炒,一边是相对应的门店客流、代购黄牛、甚至公司股价都在发生联动。
泡沫在破裂之前,那可是五彩斑斓;很多参与其中的人其实也清楚,他们随时准备玩的游戏是跑得快。
发布于:浙江省众合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